銷售熱線
綜合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之所以能高效處理各類汙水,關鍵在於其集成了多項成熟且協同作用的核心技術,形成一套完整的處理體係。這些技術針對汙水中的不同汙染物特性,從物理分離到生物降解,再到深度淨化,層層遞進,確保處理效果穩定達標。
物理分離技術:汙染物的初步攔截
物理分離技術是預處理環節的核心,通過機械、重力等作用去除汙水中的可見雜質。格柵技術是第一道防線,機械格柵通過鏈條傳動帶動柵條運轉,能自動攔截直徑大於 5 毫米的雜物,如塑料袋、樹枝等,柵條間距可根據汙水類型調整,生活汙水常用 10 毫米間距,工業廢水則可縮小至 5 毫米。沉砂池利用重力分離原理,使汙水中的砂礫、石子等重質顆粒沉澱,池內設置的旋流裝置能增強沉澱效果,分離出的砂粒定期通過排砂泵排出,避免沉積堵塞。
對於含油汙水,隔油與氣浮技術表現突出。平流式隔油池通過控製水流速度(通常 0.05-0.1 米 / 秒),讓浮油在池表麵聚集並流入集油槽,可去除 80% 以上的浮油;而氣浮技術通過溶氣釋放器產生直徑 20-50 微米的微氣泡,氣泡與乳化油、細小懸浮物結合後上浮,去除率可達 90% 以上,尤其適合處理餐飲、食品加工等行業的含油汙水。
生物處理技術:有機物降解的核心動力
生物處理技術是降解汙水中有機物的關鍵,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汙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。活性汙泥法在曝氣池內創造有氧環境,讓活性汙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,以汙水中的 COD、BOD 等有機物為食,將其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。設備中通常采用鼓風曝氣,通過曝氣盤釋放均勻氣泡,溶解氧濃度控製在 2-4 毫克 / 升,確保微生物活性。
生物膜法則讓微生物附著在填料表麵形成生物膜,汙水流經時,有機物被膜上的微生物吸附降解。常用的填料有蜂窩填料、彈性立體填料等,比表麵積大,能為微生物提供充足附著空間。厭氧 - 好氧聯合工藝(A/O 工藝)則先在厭氧池讓厭氧菌分解大分子有機物,再進入好氧池進一步降解,脫氮效率可達 70% 以上,適合處理含氮量高的汙水,如養殖廢水、生活汙水等。
深度淨化技術:水質達標的最後保障
深度淨化技術確保出水滿足排放或回用標準,主要包括沉澱、過濾和消毒三大類。沉澱池通過斜管(板)沉澱技術,利用淺層沉澱原理提高分離效率,使剩餘的懸浮顆粒快速沉降,出水濁度可降至 5NTU 以下。過濾技術中,石英砂過濾器去除水中細小顆粒,活性炭過濾器則吸附殘留的異味、色素和微量有機物,而膜過濾(如超濾膜)能截留 0.01 微米以上的汙染物,出水水質接近自來水標準。
消毒技術是殺滅病原體的關鍵,紫外線消毒通過 254 納米波長的紫外線破壞微生物 DNA,殺菌率達 99.9%,且無二次汙染;二氧化氯消毒則通過強氧化性殺滅細菌、病毒,持續殺菌效果好,適合出水需長期儲存的場景。根據不同回用需求,還可增加脫鹽技術,如反滲透膜能去除水中 99% 以上的溶解性鹽類,使中水可用於工業循環冷卻。
這些技術在一體化設備中協同工作,物理分離為生物處理掃清障礙,生物降解降低汙染物濃度,深度淨化確保水質達標,共同構成高效、穩定的汙水處理係統。